<progress id="b9hlt"></progress><noframes id="b9hlt"><pre id="b9hlt"><video id="b9hlt"></video></pre>

      <p id="b9hlt"></p>
      普世社會科學研究網 >> 宗教調查
       
      俗神信仰中的隱秘世界——評劉勤《神圣與世俗之間——中國廁神信仰源流考》
      發布時間: 2022/10/27日    【字體:
      作者:王永波
      關鍵詞:  俗神信仰 隱秘世界 《神圣與世俗之間——中國廁神信仰源流考》  
       
       
      二○二一年八月,劉勤《神圣與世俗之間——中國廁神信仰源流考》,四十萬字,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這是作者沉潛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十余年,繼《性別文化視域下的神話敘事研究之一:女神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八卷本《中華遠古神話衍說:三皇五帝》(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0)后的又一部力作。
       
      美國宗教學家米爾恰·伊利亞德在《神圣的存在——比較宗教的范型》中指出,“神圣”作為宗教的本質,往往通過“顯圣物”而到場,因而“顯圣物”既是“神圣”的,又是“世俗”的。劉勤在此書中重申、闡釋了此觀點:“但凡是人類眼、耳、鼻、舌、身、意所能覺察到的事物,都可成為顯圣物。人、動物、植物、天體、建筑物、符號……無不囊括在內,哪怕是一個石頭、一截樹根或者一個手勢,甚至宇宙本身,在祭祀儀軌和神話敘述中,都會成為顯圣物。那些作為顯圣物的事物本身并無高低貴賤之分,有區別的是它們所代表的神圣。顯圣物,具有世俗和神圣二重性!
       
      在浩瀚的中國神靈信仰體系中,廁神就最能代表這種二重性。她出沒廁圈,其“顯圣物”常為掃帚、簸箕、笊籬等;她處于神靈序列的末端,但神力卻無所不在;她沒有祭祀儀軌、神體,但卻讓人敬畏非!且驗槿绱,作者即從“神圣與世俗”啟筆,系統地探究了中國廁神的形態、緣起、定格、演變、流布與遺存等問題,重新架構了中國廁神信仰發展的漫長歷史軌跡。
       
      通覽全書,余以為劉勤《神圣與世俗之間——中國廁神信仰源流考》有三大特色,粲然可觀。
       
      其一,銳意創新,視野宏通。作者敢于突破世人成見,將歷代文人、學者所不齒或不屑的“廁神”“廁神信仰”“廁所民俗”等納入研究對象,探究其底層邏輯——中國“以農為本”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以蠶桑、耕作、畜牧為主的經濟增殖方式,小題目大文章。誠如作者在《后記》中所言,“‘廁所革命’已落實五六年,但有關廁所文化和信仰方面的研究似乎一直都是學術界的‘禁忌’話題。大抵因傳統廁所污穢、廁神不登大雅之堂,故難為學術研究所接納。百年來成果寥寥。保守性、重復性研究也較多,甚至對于一些基本問題,尚多遺漏!边@不得不說是個研究的空缺。
       
      故劉勤基于已有研究的遺留問題,在撰寫過程中,“對廁神、俗化、異化、廁神形態、神格演變、通名、具名、顯名、隱名、有神無話、有話無神、母親神、女兒神、顯圣物、凈頭傳統、大傳統、小傳統、祭祀儀軌等概念或基本命題進行了進一步思考或重新界定;對糞、棄、雪隱、東司、子姑、紫姑、七姑、如愿、豬神、烏芻沙摩明王、怒一底大等概念或廁神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考論”,銳意創新,頗有可觀。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閔定慶評價說:“(該書)撩開了一個隱秘而又迷人的‘新世界’,同時也昭示了一種新的研究范式和可能空間!蔽依斫饧词请S著社會的發展,學者的研究不能僅僅局限于精英文化,不能僅僅局限于傳世經典,而是應關注到融入考古圖物、民間口傳、民俗遺存等的更“底層”、更“基礎”的大眾文化。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李誠說:“民間信仰乃任何民族文化中之核心元素!闭腔谶@種認識,以上海交通大學葉舒憲、華東師范大學田兆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譚佳為首的一批神話學者,近年來提出“神話中國”的旗號,力圖走出傳統經典文獻,重新闡釋神話乃至中國文化。當然,這絕非容易之事。
       
      就劉勤在本書所研究的廁神信仰來看,她首先面臨的就是傳統文獻資料的匱乏、禮樂文明的排斥、現代化導致的斷裂,因此她必須運用跨學科和多重證據進行“重構”。綜觀本文所使用的資料,既有傳統經、史、子、集,也有考古和田野調查;既涉及到神話學、宗教學、歷史學、文獻學、文學、語言學等,也涉及到農學、醫學、建筑學、社會學、人類學等;且將中國廁神信仰研究置于東亞文化視域中,縱橫比較,視野宏通!叭垅x六經,必金聲而玉振!蔽覀兦也蝗タ燎筮@種“重構”是否絲絲入扣——實際上當然無法實現,至少這種“重構”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思考空間,以便讓我們的視野打破歷史和意識形態的僵局,更加有可能貼近事實本身。
       
      其二,考、論結合,論證充分。該書的結構也是很有特點的。對于該書的結構,作者在《后記》部分有說明和反思。誠如其言:因該書涉及的資料門類太廣,要窮盡所有資料幾乎不可能。同時,既要實現比較系統地探究廁神緣起、定格、演變、流布與遺存等問題,又要不至于顯得太泛太淺太雜。怎么辦呢?作者用了兩個方法解決此問題。一是,將“考”和“論”結合!翱肌焙汀罢摗钡姆植己头绞讲痪幸桓。其中,“考”主要集中在第二章、第四章第二節、第五章第一節和第二節、第七章第二節等處,運用要素分析法、文獻法等對一些比較關鍵的事物的本義、原型、時間順序、語源、版本等進行了考辨。二是,采用由點及面的“問題式”結構來構架全書——用“問題”將散亂的資料聚合。章和節基本都是這種結構,而不是傳統四平八穩的構架方式。表面上看起來有所跳躍,但細讀全文,內容上有諸多關聯、暗合。
       
      綜觀全書,“考”和“論”相得益彰。相較而言,“考”處又更見功夫。如作者從《詩經·大雅·生民》文本入手,考察“糞”“棄”之本義關聯,再加分析周棄的“豢土”之功,綜合起來鉤沉出《生民》文本實際上源自以遠古大母神崇拜為基點的“血祭沃土”儀式,不過,此時“文明”已替代“野蠻”,“儀式”已替代實質性殺戮;又如作者從蘇軾的六篇紫姑書寫入手,考辨其寫作時間、背景,分析其背后所體現的矛盾觀念之所以然,耳目一新,以點染面,讓我們窺見文人書寫中的廁神信仰之“衍化”(已變為衍生態神話),層層遞進,論證綿密,堪稱的論;再如作者從佛教寺廟中的廁所之名“雪隱”“東司”入手,深入分析其語源,以及語源的養成、與之相關的入廁禁忌、廁神信仰,層層深入,抽絲剝繭。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其三,學養深厚,關懷世情!渡袷ヅc世俗之間——中國廁神信仰源流考》全書七章:第一章《中國廁神研究百年回眸》、第二章《大母神、糞肥與廁神緣起》、第三章《建筑、空間與廁神定格》、第四章《性別、異化與廁神式微》、第五章《雪隱、東司與佛教廁神》、第六章《俗化、流布與廁神滲透》、第七章《口傳、遺留與活態廁神》,大體而言,均是每章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言之有物,銳意出新。即便是像第一章綜述,也不落俗套,深入討論了迄今為止廁神紫姑研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及廁神的形態問題,這些問題就全書觀之,的確都是一些前提性問題。每章所涉及的學科門類、理論方法亦不盡相同,如第二章運用到神話學、文獻學的理論和方法,第四章運用到女性主義理論和方法,第五章運用到語源學的理論和方法,第七章則多是民俗學方面的理論和方法,非學養深厚不能達成。
       
      要做好一件事,除了學養本身,還需要情懷。誠然,在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今天,“熱點”往往代表著某一階段、某一地區的指導性研究方向,但是這也會導致一部分科研工作者受到經濟效益的誘惑,不肯坐冷板凳,趕時髦,只追求快餐式“假、大、空”學術成果。習總書記曾致廣大科研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要以明德為旨歸,“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币哺袊蟮,觀照中國現實,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價值堅守,提出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又要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在錘煉學術素養中磨礪學術精品!渡袷ヅc世俗之間——中國廁神信仰源流考》一書的研究突破禁區,立足于中國數千載的廁神信仰史、廁所民俗史和文化史,探尋其所以然,揭示其“底牌”——中國“以農為本”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以蠶桑、耕作、畜牧為主的經濟增殖方式。劉勤把“學問”與“現實”相結合,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把“象牙塔”和“人民群眾”相結合,把“小傳統”和“大傳統”相結合,指出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和信仰多元化的形勢下,做好以“廁神信仰研究”為代表的“俗文化研究”對穩定社會基層,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構建當下和諧社會均具有重要意義,展現出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有的擔當、作為和形象。
       
      文章來源:《人文》學術集刊第六卷
      民俗學論壇
      【把文章分享到 推薦到抽屜推薦到抽屜 分享到網易微博 網易微博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薦文章
       
      西班牙歷史上的宗教寬容對現代地區沖突的啟示 \周誠慧
      摘要:我們正處在一個多元文化時代,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已經加大了社會結構的密度,…
       
      當代韓國社會的宗教特征及其影響:基于韓國綜合社會調查2003—2018 \王衛東 金知范  高明暢
      摘要:本文借助于韓國綜合社會調查(KGSS)2003年至2018年的數據,定量描述了近十幾年…
       
      董仲舒的天人理論與君權神授 \張強
      摘要:董仲舒的天人理論是以《公羊春秋》為基礎,結合陰陽五行說而提出的。為深化其天…
       
      近代商人法的形成及其與歐洲共同法之關系——以教會法、羅馬法與商人法的關系為視角 \王濤
      摘要: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認為,新教倫理在客觀上有利…
       
      秦漢時期國家宗教與神學體系的整合與建構 \袁寶龍
      摘要:春秋時期的秦國宗教文化表現出原始低級的發展特征,經三百余年的不懈探索,至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污穢空間如何生產出神圣與信仰?——以日本廁神文化為例
             下一篇文章:做宗教:使中國成為方法的當代中國宗教研究
       
       
         
       
      歡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會科學研究網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聲明:本網站不登載有悖于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公共道德的內容。    
       
        京ICP備0505093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807號    技術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網絡科技公司
      女婬片A片AAA毛片无玛

      <progress id="b9hlt"></progress><noframes id="b9hlt"><pre id="b9hlt"><video id="b9hlt"></video></pre>

          <p id="b9h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