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b9hlt"></progress><noframes id="b9hlt"><pre id="b9hlt"><video id="b9hlt"></video></pre>

      <p id="b9hlt"></p>
      普世社會科學研究網 >> 宗教與國家
       
      “祥瑞”:王莽的野心與西王母的天堂
      發布時間: 2022/11/3日    【字體:
      作者:苗子兮
      關鍵詞:  “祥瑞”王莽 西王母  
       
       
      漢武帝一定不曾料想,當他的王朝走向衰敗時, 他曾遙遙騁望過的西王母,將以救世主的身份降臨人世。
       
      那時,西漢王朝已經行至強弩之末,“ 漢世衰于元、成,壞于哀、平。哀、平之際,國多釁矣 ” 。漢哀帝時,正是多事之秋,日食月虧,星辰失序,山崩河決,饑饉遍行,盜賊蜂起。關于漢家中衰的讖語比比皆是,有的還給出了具體的時間表,“ 三七之厄”“百六之災阸”即將來臨。
       
      皇帝自然是焦急的,漢哀帝下罪己詔 ,罷免宰輔,以當其禍,建平二年(前5),曾一度易號而“再受命” ,但這些舉措在潰敗的時局中無濟于事。
       
      在民間,為旱澇、饑荒、盜賊、盤剝所折磨的百姓,在現世無望后,選擇拜伏在西王母腳下。
       
      建平四年(前3)的春天,關東遭遇了持續大旱,隨之,一場浩浩蕩蕩的傳詔籌的群體性事件爆發。民眾仿佛著了魔一般,四方奔走,手持木條或麻稈,互相傳遞,稱為“ 行詔籌 ”,并且紛紛往長安奔走,路上相遇可達千人,他們披發赤足, 行色匆匆,有的連夜沖擊城關,有的翻墻而入,有的駕車騎馬奔馳,無可阻擋。經郡國二十六,在夏季來臨時,趕到京師長安。在長安,西王母的信徒們在街巷阡陌間舉行祭祀,設博局,行樂舞,來拜祠西王母,甚至有夜晚持火上屋、擊鼓呼號者。此外,他們還傳遞符書,稱“ 佩戴此符書者,可以不死,如果不信,在門樞下可以看到白發 ”。如此這般,紛紛攘攘,直到秋天,事件才平息下去。
       
      在山東滕州西戶口東漢墓出土的一塊畫像石上,有人們以擊鼓、舞蹈、博局娛樂西王母的圖像,由此可以想見建平四年的場景。于此,趙千秋必定聽聞過。雖然奢延縣距長安有千里之遙,身居北地的他,未必曾側身其間,但這件震動全國的大事,或許也曾令上郡的西王母信徒蠢蠢欲動。
       
      這仿佛是民間自發的宗教狂熱,細究 之,卻是一場組織嚴密的政治運動,關東 二三十個郡國(約占全國郡國數的三分之 一)百姓忽然間為同一個信念所驅動,以 傳詔籌的形式迅速串聯,千里奔馳,甚至 能動用官家的驛站傳行,齊聚長安,在天子腳下,歌舞祭祀,擊鼓喧嘩,鬧騰達數 月之久,竟然無國家機器出動遏制?若無 系統組織和資金支持,若無幕后主使的強大勢力,難以想象,平民可以掀起如此浩大洪波。
       
      后世亦有相似情形,如東漢末張角諸人,以道術聚天下眾,轉而為政治暴亂。奇怪的是,這場運動卻倏而來忽而逝,秋后事 去無痕跡。那么,問題就來了,誰是幕后主 使呢?他為何要操縱這樣一場運動呢?
       
      史書的記載于此晦澀不明。若觀察漢哀 帝建平四年前后的政治形勢,或許就能尋出 幕后主使的蛛絲馬跡。
       
      在整個漢成帝時代,因為孝元太后王政 君的緣故,外戚王家攝控權力,“ 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諸曹,分據勢官滿朝廷 ” 繼王鳳、王音、王商、王根之后,后起之秀王莽成為這個家族的帶頭人。
       
      但是時局變易了。漢成帝駕崩而無子, 侄兒漢哀帝即位。哀帝自然親近自己的母 家,傅、丁外戚崛起,試圖挑戰王家。王莽 不得不下野。三年間,他杜門自守,等待時機。其間官吏上書為王莽鳴不平者仍數以百計,可見王家勢力的根深蒂固。傳詔籌事件發生時,王莽在野,看似無關。
       
      該事件后數月,元壽元年(前2),天空顯示了日食的異象,哀帝下詔罪己。周護、宋崇趁機大力頌揚王莽的功德,于是,一道詔令下,王莽又回到了權力的中心。
       
      可見,在時間軸上,傳詔籌事件正坐落于王莽否極泰來的轉折點上。那么,此事真的與王莽無關么?
       
      在傳詔籌事件中,有一個人的感受非常重要,那就是漢哀帝。在建平四年的大 部分時間里,他感到無形的壓力正在步步緊逼:郡國眾人能在短時間內被號召起, 破關逾墻無人敢擋,顯示了主使者的強大組織能力,足以一呼百應,撼動江山;信徒在長安鬧騰數月,祠舞號呼,全不顧忌京師體度,想必夜夜火光呼聲,漢哀帝見 之在目,聞之在耳,而執金吾者竟不敢約束之;更甚者,秋八月,定陶的恭皇園起 火,恭皇園是漢哀帝父母的陵園,對漢哀帝的震動可想而知。
       
      在第二年,被恐慌折磨的漢哀帝詔令王莽回朝。顯然,在這場政治的角力中, 他敗下陣來。那么誰是此事件最大的受益者,誰就可能是事件的制造者,答案就是:王莽。
       
      在野的王莽,絕不安于閑云野鶴,他一定極力尋找機會重新奪回權力。組織官吏上書鳴不平是一例,但是看起來效果并不明顯。于是,民眾對西王母的崇拜,成為王莽野心的助力。
       
      從后來的作為來看,王莽是很善于組織和利用民眾的,他不方便明確表達的欲望,就靠發動民眾表達出來。漢平帝時,王莽想讓女兒成為皇后,但他假意謙虛,不讓女兒參與采選。此皇帝家事,竟然招來了大規模的上書言事,“ 庶民、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書者日千余人” ,于是乎,王莽如愿以償。王莽假意推辭新野的封地,其實所謀者更大,“ 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者前后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于是乎,王莽獲得了加九錫的榮耀。此動輒成千上萬人的上書,并不代表民眾 的政治參與熱情真的有如此之高。事實上,可能在王莽下野期間,他就開始利用王  家遍天下的人脈,經營起一張遍布全國的網絡,如他需要,便可號令天下。
       
      建平四年春,大旱,王莽的時機到來了。
       
      大旱之年,民不聊生,稍以利誘,最易煽動。于是,霎時傳詔籌成燎原之勢。
       
      盡管傳詔籌事件如野火蔓延,但王莽仍然能控制局勢。在適當時候,便可收手。秋后,眾人各自散去。若非究其原因,該事件就如流星劃過。
       
      傳詔籌事件讓王莽重回權力中心,也使他認識到西王母在民間的強大號召力, 必須善加利用。當漢哀帝駕崩,漢平帝即位,王莽為了進一步鞏固權力,策劃了對 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形象包裝。
       
      太皇太后王政君是王家這棵大樹的根基。在經歷了下野危機后,王莽意識到, 必須要讓太皇太后在國民心目中地位至高無上,令皇帝無法動搖,才能保證王家安穩。于是,他開始刻意營造王政君的形象,沙麓之兆、懷月之夢由是而生。而針對民眾對西王母之虔信,王莽“ 令太后四時車駕巡狩四郊,存見孤寡貞婦 ” 。此時的王政君,已是七旬老婦,雖鶴發,精神猶矍鑠。她在民間行走,訪寒問苦,廣施普惠,在百姓眼中,恍若西王母降臨人間。
       
      居攝二年(7),王莽發布《大誥 》,王政君被明確地與西王母聯系在一起:“ 太皇太后肇有元城沙鹿之右,陰精女主圣明之祥,配元生成,以興我天下之符,遂獲西王母之應,神靈之征,以佑我帝室,以安我大宗,以紹我后嗣,以繼我漢功!贝蹪h后,王莽將王政君尊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下詔將傳詔籌事件定性為祥瑞,“ 哀帝之代,世傳行詔籌,為西王母共具之祥”,而王政君“當為歷代母,昭然著明”
       
      當王政君成為西王母的化身時,西王母亦上升為國家信仰! 漢舊儀》曰“ 祭〔西 〕王母于石室,皆在所二千石令長奉祠 ” ,各郡國縣皆祭祀西王母,應該就是王莽執政時期的制度。由是,江山處處奉祀,人人崇拜,這位女神的榮耀,在王莽的野心的推動下,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巔峰。
       
      皇命傳下,一座西王母祠在奢延縣建立起來。祠如石室,內奉西王母像, 四壁皆畫神獸瑞草之屬,以現昆侖勝境。祠祭之日,縣長為首,三老耆舊,皆 禮敬參拜如儀,趙千秋便是其一。
       
      有時候,趙千秋會遇見一些匈奴人或西域人。趙千秋驚訝地發現,在他們心靈的萬神廟中也有西王母的尊貴位置,那或許是草原西王母、條枝西王母等大女神的精神余響。在與他們的交談中,趙千秋了解到關于迢迢西方王母之境 的更多細節,這些都最終幻化在他的夢里。
       
      江山變了顏色,那位在世的西王母——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取代了漢朝 皇帝,坐上了皇位。趙千秋明白,祠堂里的西王母像,便是按這位新室文母的 形象繪制的,但這不打緊,因為他心目中的西王母,就是這樣慈眉善目的老太 太。朝堂上的心計于他何干呢?他只愿,能在西王母的天堂夢里多徜徉一會兒。
       
      近來北風緊,趙千秋感到自己的身體愈發沉重了。他意識到,在此生的時 間或許不多了。子孫早已在他的授意下,于祖塋之地為他卜占吉宅。而趙千秋 心里放不下的,還有一樁事。
       
      這一天,門房報告,畫師已在門外了。趙千秋扶杖而出迎迓。在賓主寒暄 后,趙千秋請畫師將他的夢境畫出來。
       
      畫師詳細聽著趙千秋的描述,不時地詢問一些細節,最后,畫師表示,他 可以一試。
       
      一個月后,畫師大功告成。當趙千秋在兒子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摸索入他的永生之穴時,燭光照出了西壁上的那幅畫。趙千秋渾濁的眸子立刻晶亮 了。他確信,這便是他夢中所見——西王母的天堂,溫熱的泉竟然盈滿了眼眶。
       
      本文摘自《觀我生:壁畫上的中國史》
       
      【內容簡介】
       
      本書以從漢代至宋朝有代表性的墓葬壁畫為切入點,來解讀圖像背后的生動歷史。
       
      這是一部由線條和色彩繪就的歷史,皇親國戚、豪門貴婦、邊地小吏、異域來客、農夫牧人,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這部歷史的主人公。從昆侖仙境到人間樂國,從春播秋收到南來北往,從觥籌交錯的盛宴到車馬喧闐的出行,墓室主人的日常生活、生平功業、希冀情感被表現在畫壁上,時代的風尚、社會的變遷和歷史的風云被折射在畫面上。每幅畫,是一扇小小的窗口,透過它,看到的不僅是個人的生命故事,還有大時代的起承轉合。
       
      【目錄】
       
      “祥瑞”:王莽的野心和西王母的天堂
      ——陜西定邊郝灘新莽至東漢初期墓壁畫
      當王政君成為西王母的化身時,西王母亦上升為國家信仰。由是,江山處處奉祀,人人崇拜,這位女神的榮耀,在王莽的野心的推動下,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巔峰。
      貴女的盛宴:東漢豪門的交游和宴樂
      ——河南新密打虎亭東漢墓壁畫
      主上猜嫌,故臣子們彼此來往時,不由得如履薄冰。在此情形下,若欲示好諸人,設宴席會賓客,則可能會招人耳目。那么,有時候“ 夫人外交 ”將是一 個良好的選擇。
      東漢官場升職記
      ——內蒙古和林格爾小板申東漢墓壁畫
      李漢又一次呼吸到邊塞粗糲的空氣,他遙望極遠處綿延的長城和長城腳下若有若無的煙塵,感受到了自己肩頭所擔負的厚望的重量。
      河西走廊:亂世里的“桃花源”
      ——甘肅嘉峪關、酒泉、高臺魏晉墓磚畫及壁畫
      據山川之形,擁農牧之利,依塢壁之堅,加之雄霸此地的張軌家族的積極治理,河西幸運地躲過了西晉末年的大動蕩,成為那個混亂世代里的一方樂土。
      輪回的樓蘭
      ——新疆若羌樓蘭LE古城西晉墓壁畫
      漢朝使臣穿過河西走廊,出陽關、玉門關進入塔里木盆地后,需要先到樓蘭綠洲作必要的物資補給,因此,樓蘭這個位置被稱為“當空道”
      名士?高士?仙士?一個時代的“竹林之夢”
      ——江蘇南京西善橋宮山南朝墓磚印壁畫
      門閥士族當道,也使得玄風大盛。新時代的玄談名士們需要尋找合適的先賢或文化英雄以為名士群體之楷模,竹林七賢成為最好的選擇。
      王朝柱石:東魏和北齊的勛貴集團
      ——山西太原王郭北齊婁睿墓壁畫
      勛貴們又迎來了黃金時代,合伙人模式經此政變再度得勢。站在高演、高湛這邊的婁睿也獲得了豐厚的嘉獎,從此進入了北齊王朝 的權力核心,成為真正的王朝柱石。
      北齊—北周—隋朝:一個“老外”的宦海浮沉
      ——山西太原王郭隋虞弘墓浮雕
      原為北齊之臣的虞弘,入北周卻繼續加官晉爵。北周君主重用虞弘,除了是對其卓越的外交內政才華的賞識外,還可能與虞弘此時掌握的一支重要力量有關——入華的西域胡人。
      宮花寂寞紅:政治聯姻里的名門貴女
      ——陜西禮泉陵光唐代韋貴妃墓壁畫
      李唐王朝既立足關中,承北周關中本位之余續 ,欲穩固基礎且進取全國,獲得關中漢族大姓的支持便顯得至關重要。那么,作為關中首族的京兆韋氏將是李世民爭取的目標。
      “瓜熟子離離”:太子李賢的人生終點
      —— 陜西乾縣乾陵唐代章懷太子墓壁畫
      當太子的冠冕戴上頭的那一刻,年輕的李賢是興奮的,他期待能像祖父那樣,成為萬民景仰的圣君。只是,李賢可能沒想過,太子,特別是唐朝太子,其實是個高危的職業。
      城頭變幻大王旗:五代十國的“墻頭草”
      ——河北曲陽西燕川五代王處直墓壁畫及浮雕
      數十年間,“ 置君猶易吏,變國若傳舍 ”,野心燃燒時,君臣父子之倫常道德皆成虛言,以至于宋儒評價這段時代時,稱其為“不仁之極也” 。
      四季行走:“浪蕩”的契丹王庭
      ——內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遼慶陵東陵壁畫
      漢化——放棄游蕩而定居于城市,放下弓刀而拿起鋤犁,這對于游牧民族來說,意味著 野蠻勇武之氣的喪失。為了保持族人的悍勇,一些契丹舊俗得到堅定的延續。
      變法大時代里小鄉紳的“清平樂”
      ——河南登封黑山溝北宋李守貴墓壁畫
      司馬光忽略了一點,民間和公家之間還有一個富裕的中間階層,而王安石所要做的,就是從中間階層手里搶奪肥肉。有錢但無權無勢的富民們,就是王安石理財的主要對象。
      家族之樹:遼國漢人發跡史
      ——河北宣化下八里遼代張世卿墓壁畫
      遼國胡漢分治,“ 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 。漢人得官主要有兩條途 徑,科舉與恩蔭。恩蔭是世家大族才有的特權,普通富戶自然無望,那么,科舉是否能走通呢?
       
      敘拉古之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薦到抽屜推薦到抽屜 分享到網易微博 網易微博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薦文章
       
      西班牙歷史上的宗教寬容對現代地區沖突的啟示 \周誠慧
      摘要:我們正處在一個多元文化時代,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已經加大了社會結構的密度,…
       
      當代韓國社會的宗教特征及其影響:基于韓國綜合社會調查2003—2018 \王衛東 金知范  高明暢
      摘要:本文借助于韓國綜合社會調查(KGSS)2003年至2018年的數據,定量描述了近十幾年…
       
      董仲舒的天人理論與君權神授 \張強
      摘要:董仲舒的天人理論是以《公羊春秋》為基礎,結合陰陽五行說而提出的。為深化其天…
       
      近代商人法的形成及其與歐洲共同法之關系——以教會法、羅馬法與商人法的關系為視角 \王濤
      摘要: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認為,新教倫理在客觀上有利…
       
      秦漢時期國家宗教與神學體系的整合與建構 \袁寶龍
      摘要:春秋時期的秦國宗教文化表現出原始低級的發展特征,經三百余年的不懈探索,至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田浩的宋代思想史建構與詮釋
             下一篇文章:何處為家:家國心態的演進及其心態秩序的表征
       
       
         
       
      歡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會科學研究網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聲明:本網站不登載有悖于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公共道德的內容。    
       
        京ICP備0505093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807號    技術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網絡科技公司
      女婬片A片AAA毛片无玛

      <progress id="b9hlt"></progress><noframes id="b9hlt"><pre id="b9hlt"><video id="b9hlt"></video></pre>

          <p id="b9h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