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秋時期的秦國宗教文化表現出原始低級的發展特征,經三百余年的不懈探索,至戰國前期基本確立了以五帝祭祀為主體框架的國家宗教神學系統。秦始皇成就一統霸業,國家宗教神學系統的傳承深受其個人的神學偏好的影響,直接導致秦漢之際宗教與神學系統的紊亂繁蕪。漢初承秦之敝,國家宗教與神學系統的發展建設同樣具有任性隨意的傾向,表現為漢初公共信仰的整體缺失與迷茫。這一情況直至漢武帝時期始得到根本性解決,董仲舒運用公羊學理論闡釋天地運行之理,成為這一時期重建神學系統的先聲。此后,漢武帝借助儒學理論完成了國家宗教與神學系統從多神并行向一元至上神的過渡與嬗變,并最終實現了神權統一。漢代國家宗教祭祀與神學體系的建構幾與儒學獨尊同步完成,成為西漢中期政治文化建設的重要成就,標志著漢文化對漢承秦制這一歷史窠臼的突破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