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出現出了許多祈福夢告于華岳神廟的故事,由此形成了一種祈福夢告類型母題。在這些祈福故事中,主要是以科考舉子和一些胸懷大志卻暫時困頓者居多,他們希望得到岳神的啟示、庇佑與賜福,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在這類故事中,尤以新、舊《唐書·裴寂傳》中記載的唐代開國功臣裴寂早年祈福于華山神廟并獲岳神夢告富貴之事出現最早,也是唯一被載入正史者,具有形成該類型母題原型與范式的重要意義。這類故事在唐代的大量涌現,與華山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岳神所具有的預告世人前程命運的民俗信仰功能有關,由此形成了華山信仰中的一個獨特面相。
在唐代的五岳崇拜風俗中,祈福夢告是華岳神信仰的一個獨特面相。夢告一般認為是人與神之間的感應所至,這種形式直截了當,且容易被人們理解,所以極易模仿流傳開來。在新、舊《唐書·裴寂傳》中,記載了唐代開國元勛裴寂早年曾祈福于華山神廟、獲岳神夢告富貴之事。此后,唐代又陸續涌現出來了許多相似的故事,由此形成了一種類型母題。這類故事的基本模式是祈福、夢告,由此還產生出了許多變異形態。這類故事的廣泛流傳,都與華岳神預告世人前程命運的民俗信仰功能有關。前人在論及華岳信仰時,大都為泛泛之談,或籠統言之,或多側重于其祭祀禮儀,基本上無人關注過裴寂祈福夢告事被載入正史的意義,以及由此形成此類題材故事的母題原型與范式的重要意義。本文試圖從分析裴寂華山祈福夢告事入手,研究由此所形成的同類題材故事的流傳及其變異狀況,以此來透視隋唐時期華岳信仰興盛的原因及其社會風俗。
一、“謁岳神以徼!
在唐代祈福于華岳神廟、獲夢告類題材故事中,裴寂事件是此類故事中出現時間最早且唯一被載入正史者。裴寂是李淵太原起兵的重要策劃者和李唐王朝的開國元勛。他雖然入仕很早,但早年卻經歷過一段窮困潦倒的日子,甚至一度對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才生發了祈福于華岳神廟的念頭。有一次,他徒步到京師長安,在途經華山神廟時,順路拜祭了岳神,祈求神明指點前程命運,結果當天夜里他就獲得岳神夢告富貴之期。此事成為裴寂后來發跡的重要“神示”,后來果如其言,在唐朝建立以后,官至宰相,對他的人生經歷產生了重大影響。據《舊唐書》卷57《裴寂傳》載:
裴寂,字玄真(按:應為“真玄”),蒲州桑泉人也······年十四,補州主簿······隋開皇中,為左親衛。家貧無以自業,每徒步詣京師,經華岳廟,祭而祝曰:“窮困至此,敢修誠謁,神之有靈,鑒其運命。若富貴可期,當降吉夢!痹侔荻。夜夢白頭翁謂寂曰:“卿年三十已后方可得志,終當位極人臣耳!
此事在《新唐書》卷88《裴寂傳》中也有比較相近的簡略記載,只是將夜夢老人語作“君年逾四十當貴”。按:裴寂年逾30,約當隋文帝仁壽二年(602),據《裴寂墓志》載,這一年他“應詔舉,除齊州司戶參軍事”!杜f唐書》本傳又載:他在隋煬帝“大業中,歷侍御史、駕部承務郎、晉陽宮副監”,而墓志則說他“尋屬時網頹綱,迴耶撓棟,惡直成侶,同闞高明。膚受既行,竟疵文雅,由是左遷為晉陽宮監”,說明他出任晉陽宮(副)監是受到排擠后不得已而為之,因此這應該還不算他“得志”之時;而年逾40,約當大業八年(612),如果從李淵出任河東撫慰大使(615)、太原留守開始,裴寂就參與了晉陽起兵(617)的謀劃而受到重用,到唐王朝建立(618)之后,因功拜為尚書右仆射,成為唐王朝的開國宰相,這應該才是他人生真正的高光“得志”時刻,因此《新唐書》的說法更接近史實。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縣人。小時成為孤兒,由諸兄撫養。十四歲時,補任郡主簿。長大成人后,容貌魁偉,粗知書傳。隋開皇年間,調赴左親衛。因家貧,徒步前往京師,經過華岳祠廟,祈禱神靈,自卜其命。夜里夢見白發老人對他說“:你年過四十才能大富大貴!
大業年間,擔任齊州司戶參軍,歷任侍御史、晉陽宮副監。唐公素與交好,到留守太原時,交情愈密,以至博戲飲酒通宵達旦。秦王與劉文靜商討起兵大計,而不敢告知唐公,因裴寂與唐公最為厚善,于是拿出私房錢數百萬給予龍山縣令高斌廉,讓他與裴寂賭博,假裝不勝,裴寂得錢既多,大喜過望,日漸親昵。秦王告以真情,裴寂答應照辦。裴寂曾用宮人服侍唐公,恐事覺被誅,待飲酒酣暢時,才告知秦王即將起兵的情況,并且說“:當今盜寇遍天下,城門之外就是戰場,雖守小節,仍不免一死。如舉義兵,不僅能免禍患,而且能立大功,得天位!
唐公贊同其計。兵起時,裴寂進獻宮女五百人、糧食九百萬斛、雜彩五萬段、鎧甲四十萬副。
大將軍府建置后任職長史。攻下臨汾后,被封為聞喜縣公。從至河東時,屈突通拒守未下,而三輔豪杰歸義者多。
唐公打算先取京師,又怕屈突通在后為患,因而猶豫不決。裴寂建議說:“如今屈突通占據蒲關,未攻下而西進,我軍就會腹背受敵,這是失敗的征兆。不如擊破屈突通后再赴京師!鼻赝跽f“:不是這樣。用兵崇尚權變,權變在于神速。如今趁機渡河可以驚駭其心。況且關中群盜處處屯集,未有定主,容易招撫,統而有之,眾附兵強,何向而不勝。屈突通不過自守之賊,怎能成為我軍后患?萬一坐失良機,勝敗不可知!”唐公認為雙方都有道理,于是留兵圍攻蒲城,而派秦王率軍入關。平定長安之后,賜予裴寂田地千頃、甲第一所、織品四萬段,升任大丞相府長史,進封魏國公,食邑三百戶。
隋恭帝禪位,唐公一再推讓,裴寂開說符命以勸進,還督促太常具辦儀物,挑選吉日。唐公即帝位后說:“使我至此,靠的是你!”命為尚書右仆射,賞賜服玩無數,下詔尚食官每天賜與御膳,視朝時必定引裴寂同坐,入閣則延至臥內,言無不從,呼為裴監而不稱名,
武德二年(619),劉武周進犯太原,守將與戰不利,裴寂自請前往解圍,授職晉州道行軍總管以討伐賊寇,得以權益行事。賊將宋金剛占據介州城,裴寂屯駐于度索原,賊軍堵塞上游澗水,裴寂移營就水,為賊眾所攻,全軍大敗,死亡殆盡。裴寂一日一夜馳至平陽,晉州以東城堡皆陷。裴寂上書自責,高祖不計其過,下詔慰諭,讓他留鎮河東。裴寂別無他才,僅只發使傳書郡縣,督促居民進入城堡防守,焚其積聚之物,人心愈益惶恐思亂。夏縣人呂崇茂殺其縣令反叛,為賊防守,裴寂攻城,又被擊敗。被招還朝,高祖斥責了好久,將他交吏下獄,不久就放出,待遇照舊。
高祖每逢巡幸,必委任裴寂任居守之職。麟州刺史韋云起告發裴寂謀反,按訊無證,高祖對他說:“我取得天下,本是你促成的,豈有二心?所以交付吏議,是想讓天下之人相信你不會謀反!毕略t三位貴妃攜帶美食寶器宴樂其家,達旦方休。高祖曾從容夸耀說“:前代帝王多起于寒微,苦斗于戰陣而后取得成功。
我家本是隴西舊族,世與帝室結姻,一呼舉義,不滿三月取得天下。你也是世族名家,歷任光顯之職,劉季亭長、蕭何曹參刀筆之吏不能和我們相比。我與你,無愧前人了!蔽涞滤哪(621),改鑄錢幣,特賜一爐令自鑄錢。特聘娶其女兒為趙王李元景之妃。升任左仆射。高祖置酒賜宴于含章殿,高祖極歡,裴寂叩頭說“:當初陛下起兵太原,約好天下平定之后,允許辭職歸田,現今四海太平,望賜骸骨回鄉!备咦鏋橹聹I說“:不能這樣,應當相與偕老才好。你為宗臣,我為太上皇,逍遙快活于晚年,不是很好嗎?”
武德九年(627),冊封司空,派遣尚書員外郎每天一人于其居第輪值。貞觀初年,太宗親臨郊祠,命裴寂與長孫無忌同乘金輅之車,裴寂辭讓,太宗說“:你有佐命之功,無忌盡力于王室,除了你們倆誰能參乘呢?”于是同載而歸。
僧人法雅坐妖言獲罪,辭連裴寂,坐此免官,削奪一半封邑,令返本鄉。裴寂奏請留居京師,太宗斥責說:“你的功勞不稱其位,僅以私恩位居第一。武德年間,政令松弛紊亂,是你的責任,如今回鄉掃墓,還有什么話說?”裴寂于是返歸鄉里。不久,汾陰狂男子對裴寂奴仆說:“裴公有天份!北O奴告知裴寂,裴寂驚恐不敢奏聞,暗派監奴殺其知情者。監奴盜用裴寂封邑之錢百余萬,因捕急而上告。太宗發怒說:“裴寂有死罪四條:身為三公,而與妖人交游,是其一;既已罷官,竟憤稱國家之興是其所謀,是其二;隱匿妖人之言不奏,是其三;專行殺戮以滅口,是其四。我殺他不是沒有理由!
議者多請寬大處理,于是流放于靜州。
不久山羌造反,有人說他們劫持裴寂為主。太宗說:“國家對裴寂有恩德,肯定不會這樣!惫,不久就有奏報說裴寂率領家僮破賊。太宗思念裴寂有佐命之功,下詔征召入朝,而裴寂已經去世,時年六十。封贈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
其子裴律師嗣爵,娶臨海長公主為妻,官至汴州刺史。律師之子裴承先,武后時任職殿中監,被酷吏殺害。
在《舊唐書》本傳中,史臣在評價裴寂時道:“謁岳神以徼福,始彰不逞之心”,把此事當作他對現狀心懷不滿的寫照,它在裴寂的政治生涯中也被認為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事件。其實,類似的行為也曾發生在初唐名將李靖身上。據唐人劉《隋唐嘉話》卷上記載:
衛公始困于貧賤,因過華山廟,訴于神,且請告以位宦所至,辭色抗厲,觀者異之。佇立良久乃去,出廟門百許步,聞后有大聲曰:“李仆射好去!鳖櫜灰娙。后竟至端揆。
此事與裴寂禱于華岳神廟獲夢告事類似,卻不見于正史李靖傳記。劉是唐代著名史學家劉知幾之子,《隋唐嘉話》又名《國朝傳記》《國史異纂》,所記內容的可信度很高。據此可知,李靖也曾因早年困頓而在經過華山廟時,禱于岳神而獲神告,不過與裴寂事的不同之處在于,不是夢告而是直接獲得神告。后來,清人董誥在編《全唐文》時還收錄有李靖的一封《上西岳書》曰:
布衣李靖,不揆狂簡,獻書西岳大王閣下:靖聞上清下濁,爰分天地之儀,晝明夜昏,乃著神人之道,又聞聰明正直,依人而行,至誠感人,信不虛矣。伏惟大王嵯峨擅德,肅爽凝威,為靈術制百神,配位名雄四岳。是以歷像清廟,作鎮金方,遐觀歷代哲王,莫不順時禋祀,興云致雨,天實肯從,轉孽為祥,何有不賴?嗚呼!靖者一丈夫爾,何得進不偶用,退不獲安?呼吸若窮池之魚,進退似失林之鳥,憂傷之心,不能已已。社稷陵遲,宇宙傾覆,奸雄競逐,郡縣土崩,遂欲建義橫行,云飛電掃,斬鯨鯢而清海岳,卷氛祲以辟山河,使萬姓昭蘇,庶物昌運,即應天順時之作也。又大寶不可以妄據,欲伏劍竭節,未有飛龍在天。捧忠義之心,身傾濟世,志吐肝膽于階下,惟神鑒之。愿告進退之機,得遂平生之志。有賽得之時,終陳擊鼓,若三問不對,亦何神之有靈?然后即靖斬大王頭,焚其廟,建縱橫之略,亦未晚也。惟神裁之。
據說此封上書因“詞氣過激”,后人多認為是根據李靖祈神于華岳廟的傳說而杜撰的,但是《全唐文》“以李肇《國史補》嘗征引其事,仍載入存考”。這實際上是館臣搞錯了,誤把《太平廣記》所引《國史記》當作《國史補》了。
裴寂和李靖之舉都是“謁岳神以徼!,且都發生在隋朝,時間都差不多,但從語氣上來看,裴寂是用祈求的口氣求神夢告,而李靖則是用“辭色抗厲”的態度來威脅神告,應該就是這封偽造的《上西岳書》的語氣和這種求神的姿勢,在唐代官員形形色色的祈神文中也多有反映。一般來說,根據儒家不語“亂、力、怪、神”的原則,修史者應該盡量摒棄神異之事入史。而裴寂祈神事件之所以會進入正史,應該是唐太宗朝在篡改唐高祖朝歷史時,為了彰顯作為唐高祖寵臣的裴寂向來有“不逞之心”而有意為之,目的在于丑化裴寂的形象;那么,李靖也有同樣之舉卻不見載于正史,則應該是史臣采取了一種“為賢者隱”的春秋筆法。二者神告的形式不同,裴寂獲夢告的形式更加令人信服,而李靖獲岳神直接告知的形式則令人駭異,有種“白日見鬼”的感覺,會直接導致其可信度大大降低;還有就是二者祈神的虔誠度也大不相同,裴寂謁誠祭拜求祝于神,態度非常真誠,而李靖則辭色抗厲地訴于神,頗有點兒威逼脅迫的味道在其中,雖然姿勢擺得很好看,態度卻顯得相當的大不敬。這與信仰在中古時期民眾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情形很不相符,尤其是初唐華岳崇拜在國家祭祀及民眾信仰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方興未艾的形勢下,李靖對待華岳神的態度顯然不符合當時發展的趨勢與要求。
二、華岳神夢告類型故事
裴寂祈福于華岳神廟獲夢告之事,在唐代形成了一種類型故事,即以華岳神預言世人前程命運為母題的傳說故事。賈二強指出,在唐代的民間信仰中,“華山神最突出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神通就是能夠預知世人休咎吉兇”。唐代流傳著很多此類故事,其中祈福夢告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唐代實行科舉制度,這類故事的主人公多以求取功名心切的舉子較為常見。比如,唐人范攄在《云溪友議》卷下《訊岳靈》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位趕考的士人樂坤禱于華岳廟并獲岳神夢告的啟示,其文曰:
樂坤員外,素名沖,出入文場多蹇。元和十二年,忿起歸耕之思,乃辭知己東邁。夜禱華岳廟,虔心啟祝:“愿知升黜之分,止此一宵。如可求名者,則重適關城;如不可,則無由再窺仙掌矣!敝幸购雒,夢一青綬人檢簿書報云:“來年有樂坤及第,坤名已到冥簿,不見樂沖也!睕_遂改為坤。果如其說。春闈后,經岳祈謝,又祝官職,曰:“主簿!眽糁蟹Q官歷四資,郡守而已。乃終于郢州,神甚靈也。
這個故事記載了樂坤兩次祈神獲夢告的靈異事件。樂坤應是在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及第的。據郁賢皓考證,樂坤大約在唐文宗開成五年(840)為復州刺史,約在唐武宗會昌中(841-846)為郢州刺史;又有樂郃者,言其叔樂坤,約在會昌末任度支員外郎。樂坤靠“神力”中舉的傳說在唐代流傳很廣,同書卷中《澧陽宴》又記載:“杜牧侍郎罷宣城幕,經陜圻,有錄事肥而且巨,而詟其詞,牧為詩以挫焉!逼湓姟顿浄输浭隆吩唬骸氨P古當時有遠孫,尚令今日逞家門。一車白土將泥項,十幅紅旗補破裩。瓦官寺里逢行跡,華岳山前見掌痕。不須啼哭愁難嫁,待與將書報樂坤!睋娿X研究,此事應發生在唐文宗開成四年(839),但是“杜牧未嘗為侍郎,且是年罷宣城幕入京,道出武關,亦不經陜圻,詩亦不見集中,蓋傳聞附會之說,不足信也”,故此詩又說為崔立言所作。無論詩作者為誰,樂坤祈岳神獲夢告事跡被當作典故而入詩,是在其事發生不久后就已出現的現象,可見其事在當時社會上流傳之廣。
又如唐代進士韋叔文也曾有過赴京趕考途中,在華岳廟獲岳神夢告來年中舉之事。據《太平廣記》卷213《韋叔文》條引《聞奇錄》曰:
唐進士韋叔文善畫馬。暇日,偶畫二馬札絹而未設色。赴舉,過華岳廟前,怳然如夢。見廟前人謁己云:“金天王奉召!笔逦牟挥X下馬而入,升殿見王。王曰:“知君有二馬甚佳,今將求之,來春改名而第矣!笔逦脑唬骸凹旱兴苏郀!蓖踉唬骸坝,試思之!笔逦陌邓加卸嬹R,即對曰:“有馬,毛色未就!痹唬骸翱梢詾榛!笔逦脑唬骸爸Z!背鰪R,急于店中添色以獻之。來春改名而第。
《聞奇錄》為唐末成書的小說集,或云作者為于逖。韋叔文是一個擅長畫馬的舉子,曾畫有一幅兩匹馬的絹畫,在經過華岳廟時,岳神托夢索之,并許諾來年中舉,果如其言。
唐末杜光庭《錄異記》卷4《進士崔生》故事中,也記載了一個士人崔生獲岳神夢告中舉之事:
進士崔生,自關東赴舉,早行潼關外十余里。夜方五鼓,路無人行,唯一仆一擔一驢而已。忽遇列炬呵殿,旗幟戈甲,二百許人,若節使行李。生映槐樹以自匿,既過,乃行。不三二里,前之仗隊復回,又避之,然后徐行隨之。有一步健,押茶擔子,其行甚遲,生因問為誰。曰:“岳神迎天官也,天官姓崔,呼侍御。秀才方入關應舉,何不一謁,以卜身事?”生謝以無由自達,健步許偵之。既及廟門,天猶未曙,步健約生伺之于門側。押茶擔先入,良久出曰:“侍御請矣!”遽引相見,欣喜異常,即留于下處。逡巡岳神至,立語,便邀崔侍御入。廟中陳設,帳幄筵席,妓樂極盛。頃之,張樂飲酒。崔臨赴宴,約敕侍者,袛待于生,供以湯茶所須,情旨敦厚。飲且移時,生倦,徐行周覽,不覺出門······侍御尋亦罷宴而歸,顧問久之,曰:“后年方及第,今年不就試亦得。余少頃公事亦畢,即當歸去,程期甚迫,不可久留!薄ぁぁぁぁぁろ汈Аぁぁぁぁぁな逃喟l,岳神出送。生獨在廟中,欻如夢覺。出門訪仆使,只在店中,一無所睹。于是不復入關,卻回止別墅······復明年果擢第矣。
在這個故事中,舉子崔生獲夢告是通過華岳神的隨從押茶擔子者引見給天官崔侍御,又通過崔侍御從岳神處打聽到后年中舉之事。從押茶擔子者所說的“秀才方入關應舉,何不一謁,以卜身事”之言,可見“謁岳神以徼!币殉蔀楫敃r科考士人路經華岳神廟時的一種很常見的信仰活動。
除了舉子,唐人薛用弱在《集異記》中還記載了叛將張光晟早年祈福于華岳神廟而獲夢告的故事,曰:
賊臣張光晟,其本甚微,而有才用,性落拓嗜酒。壯年為潼關卒,屢被主將鞭笞。因奉役至華州,盛暑驅馳,心不平。過岳祠,遂脫衣買酒,致奠金天王,朗言曰:“張光晟身負才器,未遇知己。富貴貧賤,不能自料,唯神聰鑒,當賜誠告!膘胗,因極飲大醉,晝寢于碑堂。忽夢傳聲曰:“喚張光晟!逼弱旧跫,即入一府署,嚴邃異常。導者云:“張光晟到!卑莨蛴,遙見當廳貴人,有如王者,謂之曰:“欲知官祿,但光晟拜相,則天下太平!毖杂,驚寤冷汗,獨怪之。后頻立戰功,積勞官至司農卿。及建中,德宗西狩,光晟奔從。已至開遠門,忽謂同行朝官曰:“今日亂兵,乃涇卒回戈耳!無所統,正應大掠而過。如令有主,禍未可知。朱泚久在涇源(原),素得人心。今者在城,倘收涇卒扶持,則難制矣。計其倉遑,未暇此謀。諸公能相逐徑往至泚宅,召之俱西乎?”諸公持(遲)疑,光晟即奔馬詣泚曰:“人主出京,公為大臣,豈是宴居之日!”泚曰:“愿從公去!泵{將行,而涇卒已集其門矣。光晟自將逃去,因為泚所縻。然而奉泚甚力,每有戰,常在其間。及神之陣,泚拜光晟仆射平章事,統兵出戰,大敗而還。方寤神告為徵矣。
張光晟是參加涇原兵變的叛將,據《舊唐書》卷127《張光晟傳》載:“張光晟,京兆盩厔人,起于行間。天寶末,哥舒翰兵敗潼關,大將王思禮所乘馬中流矢而斃,光晟時在騎卒之中,因下,以馬授思禮······無何,思禮為河東節度使······乃謁思禮······光晟遂陳潼關之事,思禮大喜······即日擢光晟為兵馬使······累奏特進,試太常少卿,委以心腹······尋改太仆卿,負才怏怏不得志。賊泚僭逆,署光晟偽節度使兼宰相”?磥硇≌f中所說的張光晟起于行伍,曾在潼關做過騎卒,后來因不得志,做過叛軍朱泚的偽官節度使兼宰相,都是實有其事的,可見這個故事的可信度很高。不過,華山神預告富貴竟然應驗在一個叛將身上,顯然具有反諷意味。
三、華岳神預告類型故事的延伸
由于華岳神預告世人命運前程的故事在唐代流傳很廣,因此還延伸出來了許多與華岳神相關的類似故事,比如,唐代戴孚《廣異記》記載了一個士人劉可大在趕考途中路遇“華岳神子”預告其命運的故事:
劉可大,以天寶中舉進士。入京,出東都,途遇少年,狀如貴公子,服色華侈,持彈弓而行,賓從甚偉。初與可大相狎,數日同行。至華陰,云:“有莊在縣東!毕嘌。隨至莊所,室宇宏壯。下客于廳,入室良久?纱蟾`于中門窺覷,見一貴人,在內廳理事。庭中囚徒甚眾,多受拷掠,其聲酸楚?纱笠煞侨司,惶懼欲去。初,少年將入,謂可大:“慎無私視,恐有相累!奔俺,曰:“適以咨白,何爾負約?然以此不能復諱。家君是華山神,相與故人,終令有益,可無懼也!表汈率,顧從者:“別取人間食與劉秀才!笔持,相對各飽,兼致酒敘歡,無所不至?纱笄髾z己簿,當何進達,今年身事復何如;匾朁S衫吏為檢。有頃,吏云:“劉君明年當進士及第,歷官七政!笨纱罂嗲螽斈,吏云:“當年只得一政縣尉。相為惜此!笨纱蠊糖笾,少年再為改······明年(日)辭去,至京及第。數年,拜滎陽縣尉而終。
劉可大,以天寶中舉進士。入京,出東都,途遇少年,狀如貴公子,服色華侈,持彈弓而行,賓從甚偉。初與可大相狎,數日同行。至華陰,云:“有莊在縣東!毕嘌。隨至莊所,室宇宏壯。下客于廳,入室良久?纱蟾`于中門窺覷,見一貴人,在內廳理事。庭中囚徒甚眾,多受拷掠,其聲酸楚?纱笠煞侨司,惶懼欲去。初,少年將入,謂可大:“慎無私視,恐有相累!奔俺,曰:“適以咨白,何爾負約?然以此不能復諱。家君是華山神,相與故人,終令有益,可無懼也!表汈率,顧從者:“別取人間食與劉秀才!笔持,相對各飽,兼致酒敘歡,無所不至?纱笄髾z己簿,當何進達,今年身事復何如;匾朁S衫吏為檢。有頃,吏云:“劉君明年當進士及第,歷官七政!笨纱罂嗲螽斈,吏云:“當年只得一政縣尉。相為惜此!笨纱蠊糖笾,少年再為改······明年(日)辭去,至京及第。數年,拜滎陽縣尉而終。
士人劉可大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進士。他在入京趕考途中,路遇華山神子,求問功名事,本來應為次年進士及第,可以歷官七任,但他卻苦苦相求當年就能中舉,岳神子無奈為之改期,結果他只做了一任縣尉就去世了。
不但華岳神及其子能預告世人的前程命運,甚至在華岳山下的華陰縣經營旅店業的老婦人也具有類似的神通。如五代宋初人徐鉉在《稽神錄》中就記載了一個《華陰店嫗》的故事:
楊彥伯,廬陵新淦人也,童子科及第。天復辛酉歲,赴選至華陰,舍于逆旅,時京國多難,朝無親識,選事不能如意,亦甚憂悶。會豫章郎吏姓楊,鄉里舊知,同宿于是。因教己云:“凡行旅至此,未嘗不禱金天,必獲夢寐之報?v無夢,則此店之嫗亦能知方來事,茍獲一言,亦可矣!睆┎蛄粢蝗,精意以祠之。爾夕竟無夢。既曙,店嫗方迎送他客,又無所言。彥伯愈怏怏。將行,忽失所著鞋,詰責僮仆甚喧。既即路,嫗乃從而呼之曰:“少年何其喧耶?”彥伯因具道其事。嫗曰:“嘻!此即神告也。夫將行而失其鞋,則是事皆不諧矣。非徒如此而已也。京國將有亂,當不可復振。君當百艱備歷,然不足為憂也。子之爵祿皆在江淮,官當至門下侍郎!睆┎蛩贾骸敖窗驳糜虚T下侍郎?”遂行,至長安,適會大駕西幸,隨至岐隴。梁寇圍城,彥伯辛苦備至。駕既出城,彥伯逃還吉州,刺史彭珍厚遇之。累攝縣邑。偽吳平江西,復見選用,登朝至戶部侍郎。會臨軒策命齊王,彥伯攝為門下侍郎行事。既受命,思店嫗之言,大不悅。數月遂卒。
“天復辛酉歲”,為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偽吳”,則是指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楊行密在江淮地區建立的割據政權。這里借故事中人物之口說,“凡行旅至此,未嘗不禱金天,必獲夢寐之報”。由此看來,裴寂禱于華山廟獲岳神夢告富貴的傳說,對后世影響很大。不過,這個故事的中心講的是士人楊彥伯雖然未獲華岳神夢告,但卻得到在華陰縣經營旅店的老婦人的預告,這個老婦人應該是具有某種通神能力的女巫。這個故事也應該是由華岳神夢告系列故事延伸出來的一種類型,即岳神通過女巫傳達預告。
還有一則故事,提到了兩個從東岳泰山神處派來的“送榜使”,卻要到西岳華山神廟去押署中舉榜的故事,其母題也是預告士人的前程命運。據《太平廣記》卷183《鄭昌圖》條引《玉堂閑話》曰:
廣明年中,鳳翔副使鄭侍郎昌圖未及第前,嘗自任以廣度弘襟,不拘小節,出入游處,悉恣情焉。洎至輿論喧然,且欲罷舉。其時同里有親表家仆,自宋亳莊上至,告其主人云:“昨過洛京,于轂水店邊,逢見二黃衣使人西來,某遂與同行。至華岳廟前,二黃衣使與某告別,相揖于店后面,謂某曰:‘君家郎君應進士舉無?’仆曰:‘我郎主官已高,諸郎君見修學次!謫栐唬骸H戚家兒郎應無?’曰:‘有!谷嗽唬骸岫四耸墙衲晁桶裰挂,自泰山來到金天處,押署其榜,子幸相遇。仆遂請竊窺其榜,使者曰:‘不可,汝但記之!飚嬈涞卦唬骸四隊铑^姓,偏傍有“阝”,名兩字,下一字在口中。榜尾之人姓,偏傍亦有此“阝”,名兩字,下一字亦在口中。記之記之?’遂去!编嵐H表頗異其事,遂訪岐副具話之。具勉以就試。昌圖其年狀頭及第,榜尾鄒;匾。姓名畫點皆同。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鄭昌圖是在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進士及第的,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出任鳳翔副使。故事雖然講到預言鄭昌圖中舉事不是直接發生在他自己身上,而是通過其親戚家的仆人轉告,且預言者也不是直接從華岳神處得知,而是由來自東岳泰山的兩個“送榜使”轉述的。送榜使是在以前類似故事中從未出現過的一種神使,雖然他們自稱來自東岳泰山,但卻要到西岳華山來“押署其榜”,其故事背景還是華山,換言之,這也是由華岳神夢告系列故事延伸出來的一種類型,這說明華岳神具有一項掌管科考士人前途命運的特殊神職。由此可見,在唐代民間信仰中,華岳神具有預告世人命運前程的神職影響深遠。
四、華岳神預告功能形成的原因
有人指出:“夢告一般是指在夢中由先人、神、佛、鬼等來告訴夢者某種事情,即對未來的或對已經發生的但仍不清楚的事情的諭示,他們大都以托夢的形式出現。在故事的結構中,夢告的形式常成為解決事件的線索和關鍵!彼逄茣r期涌現出來了大量祈福于華山神廟而獲預告的故事,其中裴寂“謁岳神以徼!敝e是類似故事中出現最早,且是唯一被載入正史的,具有形成該類型故事母題原型與范式的重要意義,開創了“祈福華山神祠+獲岳神夢告”的故事類型,由此還延伸出很多與華岳神有關的預言類故事,如華山神子、東岳送榜使、華陰店嫗預告等類型故事。祈福者多為求取功名心切的科考舉子,此外還有處于困頓的低級官吏、行伍士卒、懷才不遇者等,他們希望得到岳神的啟示與庇佑。
華山神的這項特殊預言功能,與隋唐時期華山的尊崇地位是分不開的。隋唐王朝的政治統治中心位于關中平原,華山密邇京畿,自然得到統治者的特別重視。唐王朝建立之后,唐高祖李淵就在武德二年(619)十月二十九日,親自前往華岳祭拜;唐玄宗因出生于武則天垂拱元年(685),歲當乙酉,“以華岳當本命”,所以在他即位之初,就在先天二年(713)八月癸丑,加封華岳神為金天王,首開加封五岳神為王之先例;而直到開元十三年(724)十一月壬辰,封禪泰山時,才加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再到天寶五載(746)正月乙亥,封中岳嵩山神為中天王,南岳衡山神為司天王,北岳恒山神為安天王(見表1)。
到開元十一年(722),唐玄宗巡幸東都時,路過華岳神祠,還刻石立碑,“(碑)高五十余尺。又于岳上置道士觀,修功德”。由唐玄宗御撰、張說書寫銘辭的《西岳太華山碑銘并序》文至今還保存在宋初編輯的《唐文粹》中,其文有云:“西岳太華山者,當少陰用事,萬物生華,故曰華山。踞中土西偏,當七宮正位,是稱西岳······加視王秩,進號‘金天’。若是何者?抑有由焉。予小子之生焉,歲景戌,月仲秋,膺少昊之盛德,協太華之本命。故常寤寐靈岳,肸蛹神交······十有一載,孟冬之月,步自京邑,幸于洛師,停鑾廟下······遲回刻石,梗概銘山”。到天寶九載(750),唐玄宗甚至還一度準備封禪華岳,命令御史大夫王鵵開鑿險路以設壇場,只是因為華岳神廟發生火災,加之關中久旱無雨,才不得不臨時停止。眾所周知,歷代行封禪大典告成于天之禮,都是在東岳泰山舉行,唐玄宗就曾于開元十三年十月親率文武百官、四夷酋長封禪泰山。唐玄宗還準備封禪華岳,說明華山在五岳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事實上,東岳泰山與西岳華山,在唐代已經取得東西并峙的特殊尊崇地位。
華山神的這項特殊預言功能,還與華山地當東都與長安兩京往來的大道上有關。華山神祠位于華山北麓,正好處于華陰縣城與潼關之間,京洛大道就從廟前經過,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這座神祠的香火非常旺盛,所以有關華山神廟的傳說故事也就特別的多。有人曾形象地將這條大道稱之為“唐代的小說之路”。而在華山神廟的相關小說中,出現了大量以行役、文士、官宦為主人公的敘事,華山神也就成為一位能夠預卜未來前程的神靈,路經此地的文士通常都會拜謁神祠,來預卜一下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在所有的這些祈福于華岳神廟獲得預告的故事中,尤以裴寂“謁岳神以徼!敝e更是具有首開風氣之先,因此具有特別重要的象征意義。
五、結語
在唐代的五岳崇拜風俗中,東岳泰山與西岳華山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東岳泰山向來以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治鬼主生死的民間俗信,取得崇高地位;而西岳華山不僅在封禪上,而且在治鬼上,也幾乎取得與泰山同樣的地位,關于這一點,前人已經有很好的論述,茲不贅述。
在唐代的華山崇拜中還有一個非常獨特的信仰面相,即祈福夢告。該俗信初見于唐代的開國功臣裴寂,新、舊《唐書》記載了他早年祈福于華山神廟、獲岳神夢告富貴之事。隋唐時期,隨著科舉制度的創立和大力推行,祈福于華岳神廟者也逐漸以科考舉子為多,他們求取功名心切,希望得到岳神的保佑與賜福;另外還有一些處于困頓的低級官吏、行伍士卒或懷才不遇者等,也希望得到岳神的指點、啟示與護佑,能夠改變自身的命運。由于華岳神祠地處出入京師的大道,又是五岳中首先被加封為王的岳神,一度取得了“五岳獨尊”的崇高地位,受到統治者和普通民眾的特別重視,所以很自然就形成了對華岳神的頂禮膜拜風俗,其中預卜世人前程命運是華岳神的一項重要神職。后來,從這種類型故事又變異出各種神、人預告模式。這類故事的大量涌現,都與華岳神具有預告世人前程命運的民俗信仰功能有關。因此,分析研究此類型故事,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民眾信仰及其社會風俗。
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5):90-98.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