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b9hlt"></progress><noframes id="b9hlt"><pre id="b9hlt"><video id="b9hlt"></video></pre>

      <p id="b9hlt"></p>
      普世社會科學研究網 >> 宗教調查研究
       
      關于農村工作的田野調查
      發布時間: 2004/9/15日    【字體:
      作者:三強
      關鍵詞:  1  
       


                                                                  三強


            一些宗教工作者或宗教理論研究者都喜歡從宏觀角度來闡發自己關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宗教工作的指導意義的理解和認識。筆者認為,宗教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具體的實際工作,需要宗教工作者深入到實際工作中去,扎扎實實地做好宗教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處理好宗教工作中每一個細小的問題。最近,筆者在山東農村做了一次調研,對農村基層組織的宗教工作如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導,有了一些實際的體驗。

            一、村基層組織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宗教工作者,尤其是農村基層宗教工作者,要根據信教群眾的特殊實際,來確定奔小康的具體策略和措施。其中關鍵是如何探悉宗教與人類生產力發展的復雜關系,去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發揮其積極的功能,從宗教教義本身來引導信教群眾奔小康的意識。如東明縣的一位宗教工作干部向信教群眾講:“主教你們行善、獻愛心,如果自己還吃不飽穿不暖,自己還不富裕呢,你拿什么來表示你的愛心呢?獻愛心不僅是精神上的鼓勵,而且還要物質生活的豐富,能拿出來一部分資金獻給社會,為社會作些有益的是事!彼麄儾粌H是這樣講,而且也是以實際行動帶領信教群眾邁上致富路。

            我在東明縣與信教群眾訪談時,他們的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他們說:“我們需要來管我們的村干部或鄉干部能給我們帶來種植技術或者致富項目,而不是只來收錢!边@就給我們基層組織的干部工作提出了質疑,怎樣為老百姓服務?管理還是服務?領導者還是公仆?是否是“先進社會生產力”的代表?怎樣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來為信教群眾服務?

            在調查中的確看到了那里的干部帶領信教群眾搞銷售、加工、養殖等。如該縣宗教局幫助一村民投資50多萬元興辦了“東明毛工藝繡品公司”,其產品“高級羊毛被”遠銷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十多個城市,年產值300多萬元,實現利稅50多萬元。還帶領民族村在保證糧食穩產高產的基礎上,加快結構調整力度,大搞“三養兩加工”,即養羊、養牛、養禽,皮毛加工和肉食加工,村民生活普遍提高。

            二、農村基層組織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積極提倡和鼓勵宗教文化中與社會主義文化相適應的成分

            我們不能把文化的概念理解成一個抽象的概念,也不能把宗教文化定位為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格格不入的文化。我們應該了解宗教的文化意義,把握宗教在人類文化及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先進文化”并不一定為單一文化,更不能被誤解為脫離實際、脫離歷史的文化虛無主義;應從多元文化、文化綜合主義、文化共識、文明共融的角度去體悟“先進文化”的蘊涵,這樣就可以對宗教文化在中國文化及世界文化中的角色和作用加以比較正確或準確的理解。把宗教文化的升華與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建設相結合,以“海納百川”、“厚得載物”的氣魄來復興和發展中華文化,解決我們的文化自知、文化自覺和文化更新的問題。

            宗教是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我們的農村基層宗教工作中,怎樣引導宗教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適應,是一個大學問。筆者認為,一是要積極提倡和鼓勵宗教文化中與社會主義文化相適應的部分。宗教文化可以與社會主義文化并存,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所借鑒,這是為我國社會主義實踐和我國宗教理論研究者所論證的正確觀點。宗教文化中包含著許多有益的成分,譬如我國的五大宗教教義基本上都有勸人向善、樂善好施、互助互濟、遠離邪惡、清心寡欲的思想。這些思想和我們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所倡導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個人修養是相通的。二是要大力宣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些鄉鎮干部對我說,農村信教群眾多,不能怪老百姓素質低,社會主義文化不去占領陣地,那其他的文化勢必要占領它。近年來,我們對社會主義文化的宣揚力度還是不夠,一些地方在搞經濟建設的時候,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設,勢必造成人心浮動的現象。因此,農村基層組織應在提倡和鼓勵宗教文化中與社會主義文化相適應的部分的前提下,探索一條適合農村特點的新路子,把“先進文化”建設具體化。


            三、積極引導農村信教群眾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拋棄陳規陋習

            在調查中,我發現,農村的文化生活很缺乏,大部分村委會沒有文化活動室,即使有,也形同虛設。一個農民對我說,“雖然現在家家都有電視了,但反而卻覺得農村的活力少了。以前村里還唱戲、放電影,現在都沒了,人們之間的聯系也比以前少了。大家都忙著掙錢吧!蔽疑钌畹馗械,農民的物質生活應該說擺脫饑餓了,但是,農村的文化生活正處于“饑餓”之中。

            農村基層組織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注、關心信教群眾的根本利益
      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的群眾一樣,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體現“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則要關注、關心中國上億信教群眾的根本利益,并要看到這上億信教群眾在中華民族群體和整個人類群體中的作用及影響。因此,宗教研究是對人之“群體性”的研究;宗教工作則屬于最重要的群眾工作。

            對我們基層來說,我們距離信教群眾最近,我們應該是最了解他們,最關心他們,最清楚他們最需要什麼。

            一是要真正認識到信教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信教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即:社會主義憲法所規定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

            二是要積極倡導信教群中參與農村政治生活。如引導他們積極參加村委會的選舉,鼓勵他們給村委會領導提各種建設性的建議;引導信教群眾為村里鋪路架橋,幫助孤寡老人,做好事,關心國家大事。如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基督教徒們3天就納出上面繡著“香港回歸”字樣的鞋墊200雙,連夜打包200條毛巾,寄往香港駐地;1998年長江發大水,2001年內蒙古大雪災和2003年的“非典”時期,信教群眾和教會組織都捐款捐物,表達他們的愛國之心。

            三是要積極倡導農村信教群眾參與農村經濟發展,保證信教群眾的經濟利益,F在當地農村利用自身優勢大搞“訂單農業”和“招商引資”。鄉鎮或村集體在引導群眾大搞農村經濟建設如村辦企業,“訂單農業”時,要把信教群眾和非信教群眾一樣對待,并鼓勵和幫助信教群眾和廣大群眾一同致富。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切實使信教群眾得到實惠。

            四是要關心信教群眾的社會福利。在抽樣調查中,有85%的人說,信教的原因是因為有;其中有60%的人說是因為沒錢治病。他們只有通過心理上安慰途徑來解決生理上的疾病。當代農村群眾的信教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信仰問題,它應該從我們所處的社會來尋找原因。農村醫療保障問題,是一個切實落實的問題;農村社會福利問題,是一個迫切解決的問題。

            農村宗教工作需要注意的方面還很多,本文只是筆者農村調查報告的一小部分。只要我們以人民的利益為重,深刻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我們的宗教工作就會做的更好,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穩定,我們的民族就會更加團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會順利實現。


                                                      選自:《中國宗教》2004年第2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薦到抽屜推薦到抽屜 分享到網易微博 網易微博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薦文章
       
      美國憲政中的宗教經驗 \張坤
      摘要:美國憲政中的宗教經驗是在動態發展中演變形成的,它與美國憲政歷程具有密不可分…
       
      英國中古中期首席主教之爭 \葛海燕
      摘要:中古中期,英國兩大教省坎特伯雷和約克大主教之間產生了首席主教之爭。雙方爭…
       
      作為法律之超理性背景的道德與宗教 \余濤
      摘要:宗教因素尤其是基督教的影響,是西方近代法律體系得以形成的至關重要的前提,可…
       
      重新認識“宗教與社會”——以宗教對歐美社會、國家的深層影響為例 \張志剛
      內容提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對我們研究世界宗教現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發,如…
       
      西班牙歷史上的宗教寬容對現代地區沖突的啟示 \周誠慧
      摘要:我們正處在一個多元文化時代,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已經加大了社會結構的密度,…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青巖古鎮多種宗教在這里共處
             下一篇文章:當代農村基督教信仰調查
       
       
         
       
      歡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會科學研究網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聲明:本網站不登載有悖于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公共道德的內容。    
       
        京ICP備0505093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807號    技術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網絡科技公司
      女婬片A片AAA毛片无玛

      <progress id="b9hlt"></progress><noframes id="b9hlt"><pre id="b9hlt"><video id="b9hlt"></video></pre>

          <p id="b9hlt"></p>